第74章 番外(1 / 2)

冒牌王爷 公子于歌 2244 字 3小时前

要说今年春天国内哪个景点最火, 这几天没人能和建台城比。

因为周成祖的陵寝被证明是双男合葬墓以后,建台也跟着上了一波又一波热搜。如今定陵游客如织,每日都有数十万人涌进建台市。

线下热闹, 网上更热闹。

最近苻氏两兄弟不要太红,甚至养活了一堆博主。

有个名字叫【双福舅舅】, 谐音“双苻久久”的博主, 最近因为更新《我嗑的CP突然火了吗》的帖子红遍全网,不到一周时间,粉丝就过了千万!

此人从本科就在研究周成祖,研究生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论周成祖和桓王两兄弟真实关系》。

真是老天爷给的泼天富贵。

他最近每天更新一则这两兄弟的爱情故事,追更者如云。

1:

周成祖这个人, 不喜欢小孩,三十多岁了,还一心和桓王两个人过二人世界。

后来有大臣上谏说皇帝你这样不行啊, 你看你和桓王都不结婚,将来江山后继无人, 会影响国家稳定啊。

周成祖很不高兴,说我年富力强, 我老婆更是年轻, 你这样是要诅咒谁。

后来还是当时任同知枢密院事的章珪聪明, 他没有哭说什么为了江山社稷, 只对成祖说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帝不容易, 得从小培养,而且得从小培养才有感情,这对皇帝和王爷将来都有好处。成祖这才从宗室里选了孝宗进宫。

孝宗进宫以后, 成祖也把他交给了桓王抚养,明显就是想叫桓王和孝宗培养感情。

看看他多疼老婆。

当时的太后是章肃太后, 她之前一直在福华寺里带发修行,孝宗进宫以后,她就回到宫里,和桓王一起抚育孝宗。孝宗对章肃太后非常孝敬,章肃太后八十岁寿辰的时候,孝宗和桓王还共同为太后作枫叶舞,章珪和谢良璧后来都有写诗写到这件事。

成祖和桓王走的是一严一慈路线,孝宗的童年是非常幸福的,他自己晚年都常说少年时期最快乐,成祖和桓王出门巡游,也常带着他同行……成祖和桓王可谓历史上最喜欢旅游的皇室夫妇,他们几十年时间里游历天下几十次,孝宗十八岁参政以后,他们出去的时间更久,有一次实在太久了,几个月未归,孝宗还写信催他们回来,说【宫中蔷薇已开,王父何时归来】……没错,他跟桓王的关系比跟成祖好,留下来的书信往来记载,都是和桓王有关。

成祖这个人好像一辈子只跟桓王比较亲。

2:

最近两天我又把孝宗的相关文献看了一遍,筛拣出一些孩子视角的“父母爱情”。

孝宗是苻氏远支,家境非常贫寒,他之所以能进入继承者的人选范围之内,是因为他父亲曾随成祖征战,在房州的时候为国捐躯,桓王因此格外抚恤,在三个候选人里头选了他。

要论血统远近,其实他排在很后面。我觉得这也是他对桓王非常感念的原因之一。

成祖是出了名的我行我素,说到这我插一句感慨,我觉得他干出兄弟合葬这件事一点都不稀奇,他是大周君权最集中的皇帝,拥有说一不二的绝对皇权。譬如他早年从来不上朝,喜欢“问政”,就是隔几天叫大臣们进宫来汇报工作。他也不像他前面或者后面的皇帝一样居住在清泰宫,而是一直住青元宫。

不过成祖和桓王住的却不是青元宫主殿,而是东偏殿,也就是春朝堂。

孝宗被接到宫中以后,住的却是青元宫主殿。

父母住偏殿,孩子住主殿,大周三百年历史,这是绝无仅有的例子。

后来孝宗登基以后,【常至青元宫静坐】,言说【王父在此云云】。

成祖是个战神,早年生活经历非常坎坷,还做过废太子,上位方式也很血腥,且患有头疾,一度差点死掉,各方史料都证明他是个性格比较冷漠阴鸷的男人。章珪的《建台六笺》里也说“上少言而威重”。他尤其擅长骑射,有次孝宗练习骑射的时候,成祖来了,但孝宗见了他很害怕,手一直抖,以至于箭掉在了地上。当时大太监长福郡王在侧,为他捡起来,还没等他再射,桓王就在旁边对成祖说:【慑儿至此,且退,吾侪自为之】。

“吾侪”就是“我们这些人”,“自”是“自己”,“为”是“做”,整句直译是“看你把孩子吓的,一边去,我们自己练。”

成祖也很有意思,没有走,【成祖笑而不去,反侧立连发二矢。初矢中鹄,次矢破前矢尾而贯之。孝宗骇然,后每忆此事,唯叹成祖神武,崇敬愈甚。】

“笑而不去”这里,真是少有的成祖很有人情味的历史记载。

成祖年轻的时候身体不好,患有头疾,孝宗进宫以后,有一次听说他头疾复发,前去看望,【趋谒探视,及入殿,见桓王散发跽坐,揽成祖于怀,以掌熨其额。孝宗屏息退立,暗叹:“天家骨肉,竟得此悌友之深!”】

这对爱侣的情感不容于世,孝宗提起的时候其实都是颇为隐晦的,假借以兄弟情深来描述,但桓王披散着头发,跪坐着将成祖抱在怀中,以手掌按摩他的额头为他缓解头痛,这画面想想也真是极其恩爱了。

3:

桓王这个人,非常有生活情趣。当时建台城流行洒金笺,他又自创了绛霞金笺,用茜草将纸张染成绛红色,然后用鼠须笔蘸金泥勾画笺缘,仿织锦效果,在当时风靡一时。他还自制过许多香料,最著名的就是【雨过天青香】,建台市如今还有个巷子,叫【雨过天青巷】,和【洗花巷】一样,因为名字很出片,都是有名的旅游打卡地,据说以前的洗花巷种的都是海棠,站在其中可以望见皇宫一角,有个叫韦斯墨有句古诗就写说【洗花巷中看朱墙,香雪纷纷月中央】。

但是看成祖史料,这个人却截然相反,不能说没有情趣,但绝对是个一心扑在工作上性格也十分严厉的男人。我觉得桓王对他来说,应该很像他人生中的一束光。桓王回来的时候,是他病最重的时候,当时天下都传大周要亡国。

对了,据说当时的皇宫,“百花盛放于皇庭,花木蔚然”,整个建台城也都是繁花成片,一到春天,“犹如花国”,光看文字就觉得很香很美。

一如簪花的桓王,叫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