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它小说 > 丑陋的中国人 小说作者 > 「适时出现」的柏杨

「适时出现」的柏杨(第2/5 页)

目录
最新其它小说小说: 长歌当宋水浒:我晁盖从梁山登基称皇南来北往:开局一狱警成为最强中间商从倒卖丧尸开始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血蓑衣原神:我是平凡执行官大明边军这个能力有点变态龙门反复死亡后把反派彻底逼疯了昊阳仙族我,污染值爆表盖世九皇子汉末少帝武林无剑综武反派:我杨过,开局毒翻黄蓉从*******夜逍遥四公子从此无心爱良夜

争议之大不必细说,即使在大陆以外的华人圈,柏杨两个字也可以成为一场争论的开端

。在大陆校园的学生宿舍里,几乎每个房间都为柏杨召开过专门的「卧谈会」。

大陆的文化界在八十年代的后半期开始思考的是:我们的传统是什么?

八十年代,从打碎传统文化开始,也打碎了人们心中的价值体系,柏杨先生在这个打碎的过程当中,是助了一臂之力的。

之所以说,柏杨的到来是「适时出现」,就是因为他参与并加速了这个打碎的进程。而假如柏杨迟到的话,相信对于彼此,那样的错过,是无法用「遗憾」这个词汇可以表达的。

旧的东西被打碎了,新的文化、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蓦然处于浮游状态,面对着骤然开阔的世界,进入到九十年代的「八十年代人」,开始为自己的反思付出代价,不知向何处去。

<h6>二、八十年代,「五四」精神的重拾与延续</h6>

还是要强调这句话,迄今为止对于八十年代的认识,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十年,对于现在及未来的中国有多么的重要。

这个十年,对于中国人来说,高度浓缩着心灵的痛苦与挣扎,既是空前,可能也是绝后的,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从没有面对过如此猛烈的撕裂与阵痛。

将柏杨先生纳入到八十年代来研究柏杨的意义,是十分必要而且是必需的,离开了这个年代,在中国大陆,柏杨将不再是柏杨。

因为八十年代的本质,是「五四」精神的秉承和延续。

关注中国问题的学者们注意的就是,「五四」精神所提出的任务,不仅八十年代没有能够完成,其实我们至今也仍未完成;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仍将要肩负这个沉重的使命,而且看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在延续。这个延续实际上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末开始,曾经被长时间地中断过,能够重拾「五四精神」,就是在这个八十年代,并且一度达到过高潮。

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学术命题,若干年来,却被学术界如此长久地忽略着。

与「五四」时代相比,八十年代与其共同之处,就是逐步开始秉承其科学与民主的基本精神;其不同之处就是八十年代没有能够出现鲁迅那样的领袖级人物,仅仅出现了号角式的人物,柏杨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柏杨却是整个八十年代惟一能够与「五四」时代的鲁迅遥遥相对的人物。与鲁迅相比,继其「染缸文化」之后,柏杨提出了「酱缸文化」;鲁迅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柏杨的观点更直截了当:丑陋的中国人!

不同的时代,两位人文大师,思考的是同一个问题:中国人,你怎么了?

「八十年代人」在接受鲁迅的思想时是毫无障碍的,他们认为鲁迅笔下的中国人是和他们毫无关系的,那是旧的中国人。刚刚从「文革」荒漠中走过来的他们没有能力在更深程度上理解鲁迅作品的文化内涵。

但是柏杨的到来,在「八十年代人」当中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柏杨的指责,不仅直接指向了当代国人,显然也指向了他们。如此犀利、直接、全面、一语道破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的,柏杨是第一人。

「八十年代人」这时的年龄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不等,普遍接受着三到四年的高等教育。进入大学在当时是年轻人惟一的光明之路,因而他们当中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全部是从文化的荒漠中走来,对文化的渴望,表现得如饥似渴。他们喜欢一切新的东西,而且很容易接纳。在社会大环境全面反思的影响下,他们一反过去的盲从,逐步开始进行独立的思考,他们会全面地接纳尼采,而后又分析地看尼采。这样的几年大学教育之后,他们开始迥异于上一代人,同时又大大不同于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同代人。

准确地说,高等教育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技能,或者说他们主要不是来学习技能,他们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素养,这不是可以从书本上得到的,而是校园文化所赋予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很容易地,把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一群年轻人当中分离出来的原因。

柏杨到来的时候,他们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刚刚离开校园,但是依旧保持着校园时代的敏锐和渴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务虚笔记盛世唐魂重生之末世凰女我的系统总想逼我表白我真不是精神病闲散宗室八卦日常
返回顶部